鈣鈦礦薄膜中難以避免的缺陷是影響鈣鈦礦光伏器件效率與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通常溶液法制備的有機鈍化層存在不完全鈍化以及溶劑重構等問題,易在鈣鈦礦表面二次引入缺陷,從而降低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和穩定性,進而限制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實際應用。因此,發展新策略改善鈣鈦礦薄膜缺陷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宋延林課題組利用二硫化碳氣相鈍化鈣鈦礦表面淺能級缺陷,制備出大面積鈣鈦礦光伏模組。該策略不僅能夠有效鈍化鈣鈦礦表面未配位的鉛和碘空位,而且能夠提高碘空位的缺陷形成能(0.54 eV)。通過二硫化碳處理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表現出25.20 %(0.08 cm2)和 20.66 %(40.6 cm2)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優異的穩定性。該方法適用于大面積鈣鈦礦薄膜退火后的均勻鈍化工藝過程,為提高商業化鈣鈦礦光電轉換器件的效率與穩定性提供了新策略。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

基于氣相鈍化大面積鈣鈦礦模組器件 |